在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身處“三新”的背景下,交通運輸信息化開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,十四五期間將會成為一個新的征程起點。
一、 在新時代背景下交通數字化轉型的機遇和方向
2020年,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共中央提出了“三新”發展要求,即“新發展階段、新發展理念、新發展格局”,本質上都是為高質量的發展而服務。-在交通運輸領域-如何來定義是不是高質量發展?具有哪些特征,以及場景?我覺得需要做到以下三點基礎:
第一,實現全域協同。回顧“十二五”期間信息化建設的問題,主要還是集中在跨部門、跨地域這種協調為主的問題。解決協同的問題比較困難,不是說一個系統,或者一個平臺就能夠解決的,但它肯定是未來的一個方向。解決協同必然需要一個集中的組織來建設協同的一些跨界機制。
第二,建設高效的供應體系,做到敏捷高效的能力供應。這里的能力定義為信息化服務的資源,這個資源可以是數據,可以是服務,也可以是一些功能模塊。在數字交通,交通強國等文件發布以后,可以預見,在“十四五”期間這些新的技術肯定會蓬勃發展,我們有必要來構架一個能力快速應用的體系,將這種新的數據、新的技術盡可能的應用到新的信息化建設當中。
第三,需要能夠做到與高質量信息發展相匹配的管理體系,或者說秩序。前面全域協同的落實,創新高效能力的供給,實際上都需要對現有流程進行更新,我們需要建立或者銜接新的流程和機制,進行重新的設計,再通過專業化的保障團隊把它落實,才能夠保障交通運輸信息化的高質量發展。
二、 構建能力中樞
結合上文講到的能力中樞的目標,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能力中樞構建的要點。能力中樞其實是致力于保障信息化高速發展,結合交通轉型的發展要求和交通運輸的現狀,我們認為能力中樞的架構需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:
第一個,設計新型的運行機制。前面講到,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有匹配的流程,比如數據如何匯聚?如何銜接各個部門?如何進行溝通?如何考核?能力建設的話,參照什么標準?這些都要進行制度和流程的設計。我們會有專門的運營人員和用戶一起梳理現有信息化流程,并且與能力中樞的流程做一個銜接,來更好的實現對能力中樞建設工作的推進。
第二個,建設新型的支撐協作關系,我們通過中臺的一些理念和技術架構,來建立一種協作的關系網,通過這種關系網來連接用戶、連接數據,連接這些服務,再將服務投入到各個業務場景中去。這是從技術層面來保障整個能力的供應,以及能力的沉淀。
第三個,建立相配套的運營保障能力。運營保障能力對技術要求很高,因為能力中樞的建設需要持續的更新,需要有相應的人員幫用戶做業務場景的分析,保證用戶有能力持續做更新和迭代。